“我变了好多啊”,和两三年前相比,处于相同的书房,熟悉的街道旁,但椅上的那个青年却早已不是以前的那个少年,除了体型、字迹,他的思想也因走在成熟的路上与过去有着一些差别,于是心中暗暗感叹这一声。面对着些变化,伴着生活的一些苦烦,我觉得是时候反思一把,放飞思想了。
转眼一年半过去了,是否过的也太快,知识点都没记牢,我才开始第一次书面记录。回想我高一的欢乐时光,高一下到现在的“清狂”时光,倒有不少内容呢。脑海中深刻的有这样一幅画面:冬日留校期间的清晨,我和室友不写作业在阳台串寝,一楼人少显得孤寂,耳边伴着空调隆隆的鸣声。还有一些挥之不去的,总爱望着窗外或是电话……遐想着一些美好的巧合。总结过去的时光,剩下好玩与痴心两词,说到刻苦应当也有但没有刻心的印象,便是自己有二心,不专一,接下来刚好要谈谈。
我想进入高中我被周围的事物影响颇深,缺少了约束力,一些苗头便展现出来,也让我改变许多。现在已一年半了,对新环境应当有充分认识。
我认为高二上学期我进步的表现暗藏危机。由于高一深浸其中太久,暑假一点导火线,动力便泉涌而出。这动力一次次地触动我心弦,挑逗一般一次次沉寂了,于是我总是遐想着,困扰烦恼了我,我也感受到它的后劲不足,后期再无明显进步。或许是别的因素,也不应以一时成败论事。
类似的,我认为随着时间流过,我积累的无用信息也愈多了,这些诱惑、无用之便对我的干扰从未停止过,只不过现在其趁虚而入。我自以欣喜地发现了这些新鲜的“无用娱乐”、“无用积累”,如获至宝,却不知它剥削了正常的自然认识过程,却依然按它的理论,义正辞严地打起了辅助认知的旗号。可这些额外积累的,只是是沿在歧途上向的享乐材料罢了。一心所向,心无杂念,简无好。拯救之道便是放弃。
正是接触了过多无用信息,对初心的信念模糊了甚至动摇了!舍与得!
另外我也认我的创新性也少了,繁杂的任务让大脑更机械,我甚至怀疑我一直在啃老本,原因是看不见明显的进步或异常突出的学科(我总这么苛刻,给自己的期望高,初中不亦如此?)原因还是在于没有沉下心来,一心向学。
这个假期是难得的机会,真正考验自觉性,若不好好把握便定会后悔,到底哪方便更痛苦?努力还是后悔?这也是这次随笔最主要的目的,警醒自己!回首过去发现,有竞争意识何尝不是好事,恐惧鞭策我不断追求改进,没有什么比恐惧更强烈的感受了。这倒也是一份单纯,像初中比赛谁第一个到班。
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后来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别被身边烦事迷住了头脑,一心向学,单纯永远是最真的力量。寻找自己的第二、第三动力;我之所为也都是为了我的期望,期望随时而变,有舍有得,所以往事不谏,无可厚非,只要别把宝贵的奋斗时光放在空想、空耗上即可!加油吧,我还是原来的那个单纯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