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运动会上午下午后

  • “谁能从女人群中见到我的女郎——但丁

    谁能从女人群中见到我的铊,他就能完美地享受一切福分,任何人只要在铊的身旁,就能沾铊之光而感谢天恩。铊的美艳魅力无穷,不同凡响,别的人不但不存嫉妒之心,反而使她们变得贤淑温良,还对人们怀着信任和深情。

    铊露脸处,人们都恭顺谦虚,铊不但自己一个儿惹人喜爱,而且使每个同伴都受人青睐。铊的举止显出多么娴雅的风度,谁不能把这点牢牢记在心怀,就不配伸手把餲秦之花采摘。

  • “在大学,学生因“内卷”而迷茫,教师因找不到潜心治学的学生而苦恼。中国的两所顶尖高校发生的困境是:揭开漂亮的指标、体面的成功,这些中国最聪明的年轻人在极度竞争中,成功压到成长,同伴彼此PK,精疲力竭。

    在古典教育中,教育最重要的能力是“认识自己”,但在现代社会,教育被赋予“改变命运”的使命,在我们几十年的发展里,用教育实现阶级跃升已经成为一种惯性思维。“

  • “可能以往的同学多少还会走一些弯路,但是新入学的同学们在前辈的耳提面命之下,几乎一上来走的就是前人试出的”捷径“。”捷径“对应的就是”攻略“,在大学里,学生们和平级同学的关系变得疏,但和学兄学姐的关系却变得紧密。”

  • ”用精巧的计算换取最需要的东西,这种逻辑早在大学之前就被种植在了年轻人的头脑里。“

    “家长和学生都习惯了进行人生设计,奔着一个确定性去。他们不愿意冒一点风险,一定要走最稳妥的路线。他们的经验告诉他们,要抓住每一次机会,我只有抓住机会才越有机会。”

    “现在的小孩什么都想要,什么都想抓在手里。”

  •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冒不出人才?

    • 卓越与平等是一对张力,由于减负和教育公平的要求,高考难度不断下降,对人才的辨识能力被削弱。一些中学教研室专注于研究如何把知识变成具有操作性的答题方法,能够多拿高分的学生越来越多。正是困于苦于这种现象,大学才开始以学科竞赛为基础的自主招生。但很快,大量市场化教育机构开始研究门道。

    • ”招生所面对的学生几乎是模一样的,所有答案都一样。为什么?培训机构。现在很多孩子包括自主招生,冬令营、竞赛中的孩子越来越会揣摩:老师你怎么想?我怎么迎合你?这很可怕。“

“这么多年的训练里,年轻人真实的学习能力被剥夺。孩子们越来越不会读书。“教育最重要的是动手、动心、动脑,但他们往往只会动脑。(“课堂中教简单的语句和规则,大量的练习需要自己下去应用、搭建。”)书本里的东西需要和自己的人生经验、人生困惑结合在一起,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很多孩子在方法上很熟练,你给他一个复杂的文本,他们会画思维导图,拆解一套逻辑结构给你,可实际他们无法把书本和经验联系在一起。

“在被知性学习填满的成长过程里,真实的生活没有在孩子身上留下痕迹。而让人真正成长的恰恰是生活痕迹的积累。

在匆忙的追逐中,不少孩子患上了现代人的通病:“无穷小又无穷大”,一方面,他们只盘算眼前竞争中的那点事,用无尽的经历搜寻无尽的信息,去对每一个机会作最精确的选择;另一方面,他们又学会了许多空洞的普通概念,熟练地用一些概念给出极其抽象的判断,却很难去理解真实世界的复杂性,连身边的事情都很难丰富细致地理解和把控。“

在工具理性和成功学的侵淫下,志趣变成稀缺品。

大学想要培养有创造性的人才,创造的前提是敢于冒风险,

成功学的要义恰恰是规避风险。

如今学生在摸索的路上患得患失。

“很多学生讲到过去的时光,除了考试和竞争,会天然地忽视掉其它日常生活。即使农村来的孩子,对乡村的生活产生隔膜,困于应试之中。过去丰富的乡村公共生活已经被各类电子产品充斥的生活方式取代,小时候成群结队的童年玩伴不见了,现在更多孩子宅在家中,不是上网就是看电视,或者玩游戏,他们接受信息的方式和对消费主义的拥抱。他们懵懵地置身于时代洪流之中,更容易被裹挟,也更容易陷入迷茫。”

“有很多事情,对我触动特别大,我忍不住和学生讲到了这件事,并在课堂上带学生给遇难者默哀。尽管我的情绪非常悲痛,但我意识到,也许我不该过于感性,我明显感到学生的情绪和我不在一个点上,他们明白这是一个大事故,但他们会觉得这件事情和他们关系不大,面对灾难,他们也无计可施,他们的神情,缄默和理性。

“70后这一批大学生,可能因集体主义教育很多,同时也受益于计划经济时代高等教育低成本的荫蔽,家国情怀会表现得‘赤裸裸’。很多时候,我想问题会本能地从集体的角度出发,会思考自己做的事情,对他者有没有用,甚至骨子里总是潜藏了一种改变社会的愿望,尽管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越来越意识到个体力量的渺小。而我的学生们,他们不会有这样的困惑,他们从一出生就面临着市场经济的语境,从小就习惯了竞争,也更坚信个人奋斗。

——题引


所以我到底在追求什么?进入高三,分数占据全部,可一味追求分数,真的重要吗,分数意味着什么?在未来的日子里炫耀,我曾有过些许突出的分数。又有何用?

忘了初心与良好的品质,此之谓失其本心。

有普通人与顶级天才之分。我们都是普通人,不要自诩不凡,而就像平凡的世界那样说的,普通人并不平凡,在各自的生活里出彩,这是自我定位与认知。也许在被分数量化的当下,界定普通人多有不公。

但我想人生意义,超越命寿的快乐,不只在于伟大而载入史册的抱负之类,真正的快乐还会到来在这不平凡的极致中,那就是做一合格的普通人,做其应该做的事,拥有应有之心态。道德;真善美;德智体美劳!

(望鳍主动收拾垃圾,而余则一心欲望鳍,不断臆想“未来之景”,何配此想?!)怕是未清心寡欲,丧失正真,满脑皆庸俗之想,丧失初心。 并且无心观察,一心想鳍之行为为自己所厌恶。道德之对比,深感自愧不如,无地自容,何配?!)

这道德,我想即是其他木讷之人所不具有的,自觉、向善、热心向上。这点我深感自己偏离了正道(越来越嫌弃他人,欲赶快摆脱与自己认知不合之人,重蹈初三之辙了!应吸取前车之鉴!)

真正的正道、道德,莫过于由内而外的真实真切的乐于助人,乐于做事,乐于为集体,乐于体量。超越分数,这无比重要。

将来有一天,我能为集体的胜利而真心欢呼,人不能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宁“一无是处”,也要坚守正道。(别人都在欢呼,你为无感,无为,甚至分神寻找鳍身影,你就这么点胸怀,知道了怎么形容自己,“理性而沉默”呵,和上次运动会又是一样,“理性而沉默”呵)

会与周遭人的行为思维不同,鼓起勇气,做该做的事,这是正确而高尚的,勿让求同的劣性限制了你!!这是一种怎样的心理?让人变得低劣、可悲、丧失人性!

我们到底要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All given by F, thanks!

—2020.11.6

> --------------- THE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