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我无奈的是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现实群众懒惰不自觉的矛盾。理想中,社会中的每个人应是主动而积极的,去参加实践上的优化社会的行为,而不是口头上,想法上徒有想法;同时能够主动身体力行的,亦要是思想道德高尚的;有道的同时更要有人情,有感情,能把握人与人间的情感。可是能做到这点的寥寥无几,正如知音难觅。可在这样一个时代,环境的背景下,人也就在这三层境界下,有无其一二:利己于是不自觉、不共情、不道德;或是懒惰一无是处,或是狡智难以忍受。
 之所以想到这些,源于我先前看法的修正:处于一群皆优秀的人群之中,是否恐惧,是否愿意?之前在卷首我写的是圣贤包围,一概而论了,并且实际上有些恐慌。而后来我做了个区分,应分为学术和“道德”上的优秀者。学术上会恐惧是因为内卷时代的弊病,而“道德”上我呼唤,寻求贤者,因为稀乏。(这里的“道德”指具以上三层素质了。)
 毕竟还要忍受,那么方法是什么。
 先前我的极积极想法是通过教育。用教育启发蒙愚之心,要通过教育学的手段,循诱并身体力行去感化,确实很积极。但面对庞大的人数,谁知道是否可行呢?
 自然化人类社会我已构想多次了。从人的接受思考端出发做出改变,将原本苛刻要求放低。有点物理学的味道,这个宇宙是物质的,而人类也本质上是自然界的一种生物、一种事物,人的行为就是一种自然行为,物质运动。***这么做是被迫将一些不好的行为看作自然现象,物质运动,归结于物理规律。***这么做的话缺点也很显然,无视了人作为人的理性、人性、意志、感情等,并且带有对同胞的冷漠。但首先:意识到了缺点,那么思考时便会注意,达到消除缺点(结合修正),其次:将所有人为、主观的意志无视,那么每个人的行为便是纯粹的,便可以接受。
 这种看待自然而然的思维也仅限于自我安慰了。不过将人群的行为,比如伪装打扮、盲目竞争、我行我素、行为举止等自然化,看作一个生物的动作,像动物的习性、行为什么的,确实很有趣,而自己仿佛一个观察者,观察他人也就轻松多了。
 这种避免过度思考、减轻思想负担的方式并不影响我个人全方位素质的提升,犹如一个开关,仅需要时打开。亦带一种超脱的性质。(现在的疑问:出世之后如何更好地入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