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安娜、卡列宁、伏伦斯基、列文、吉娣、奥勃朗斯基、陶丽
核心:情绪、情感;人物对人生、事业的思考
个性鲜明的人物:热情开朗,善于社交的奥博朗斯基,将人们联系亲近起来,快乐感染他人;列文得到爱情的快乐后的转变
每个人物都是立体的,不是刻板单一的,而是丰富复杂,有着深邃的心灵,随情节展现完满
从写作的时代背景理解“幸福的家庭每每相似,不幸的家庭却各有苦情”,什么样的家庭是幸福的?
西方自由恋爱的风气吹到了沙俄,农业的革新,妇女的解放,社会在变革。托尔斯泰的情感部分寄托于列文,相似的出生。
摘抄
第一部
十四
“想必这就是伏伦斯基了。”列文想道。为了证实这一点,他朝吉娣望了望。吉娣已经匆匆朝伏伦斯基瞥了一眼,又回头看了看列文。单凭她那情不自禁地大放光彩的眼睛,列文就明白了,她爱的是这个人,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像她亲口对他说的一般。可是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现在,不管好还是不好,他都不能不留下了。他需要知道,吉娣爱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有一些人,遇到不论在哪一方面都胜过自己的敌手,就迫不及待地撇开对方好的一面,专看对方坏的一面;有一些人恰恰相反,最希望在得胜的敌手身上找到对方胜过自己的素质,因此忍着揪心的痛楚专门寻找对方的长处。列文就属于后一种人。
十八
伏伦斯基跟着列车员朝车厢里走去。他在门口停住,给一位下车的太太让路。伏伦斯基凭着社交界人素有的眼力,只对这位太太的外貌瞥了一眼,就断定她是上流社会的人。他道了一声歉,就要朝车厢里走去,可是觉得还需要再看她一眼,不是因为她长得很美,不是因为她的整个身姿所显露出来的妩媚和优雅的风韵,而是因为经过他身边时,她那可爱的脸的表情中有一种特别温柔、特别亲切的意味。当他回头看的时候,她也转过头来。她那一双明亮的、在浓密的睫毛下显得乌黑的灰眼睛亲切而留神地注视着他,像是在认他,接着又立刻转向走来的人群,像是要寻找什么人。在这短短的一瞥中,伏伦斯基发现有一股压抑着的生气闪现在她的脸上,荡漾在她那明亮的眼睛和弯了弯朱唇的微微一笑中。仿佛在她身上有太多的青春活力,以至于由不得她自己,忽而从明亮的目光中,忽而从微笑中流露出来。她有意收敛起眼睛里的光彩,但那光彩却不听她的,又在微微一笑中迸射出来。
二十六
书房被端进来的蜡烛慢慢照亮了。一样样熟悉的东西显露出来:鹿角、书架、壁炉上的镜子和早就该修理的烟囱,父亲当年的大沙发、大书桌,书桌上那本打开的书、破烟灰碟、他用过的笔记本。他看到这一切,一时间产生了怀疑,怀疑他一路上设想的新生活未必能建立起来。这种种生活痕迹好像一把抓住了他,对他说:“不行,你离不了我们,你不能变成另外一种样子,你以前怎样,今后还要怎样。还是那样彷徨不定,老是对自己不满,想改变现状而力不从心,堕落,天天盼望得不到的也不可能得到的幸福。”
但这是他的许多东西说的,他的心里却有另一个声音在说:“不应该因循守旧,
自己要怎样对待自己的事都是可能的。”于是他听从这个声音,走到角落里,那里放着一对三十六磅重的哑铃,他举起哑铃做体操,为的是使自己的精神振作起来。门外响起脚步声。他急忙把哑铃放下。
二十九
她一一回想了她在莫斯科的事。一切都很好,都是令人愉快的。想起舞会,想起伏伦斯基和他那张多情的、温顺的脸,想起自己和他的全部关系,觉得没有什么可害臊的。可是就在她回想的时候,羞臊感渐渐增强了;就在她想起伏伦斯基的时候,心里好像有一个声音对她说:“很温暖,太温暖了,很热火哩。”她在座位上换了个姿势,很果断地对自己说:“那有什么呢?有什么大不了的?难道我怕正视这事吗?那有什么呢?难道在我和那个军官小伙子之间,除了一般的熟人关系之外,还有或者可能会有什么别的关系吗?”她毫不在乎地笑了笑,就又拿起书来,可是她再也看不进去了。她用小刀在窗玻璃上刮了刮,又把光溜溜、凉丝丝的刀面贴到腮上,一股没有来由的喜悦感突然涌上心头,她高兴得差点儿笑出声来。她感到,她的神经像弦一样,在弦轴上绷得越来越紧。她觉得她的眼睛睁得越来越大,手指和脚趾紧张地颤动着,胸中憋得喘不上气来,在这摇曳不定的昏暗灯光中的一切形象和响声却异常清楚,使她感到惊讶。这时她的疑惑不断地出现:不知火车是前进还是后退,还是根本没有动;挨着她坐的是安奴什卡,还是别的女人。那在扶手上的是什么?是皮大衣还是野兽?我怎么在这儿呀?是我自己还是别的女人?她陷入这种迷糊状态,自己也害怕起来。可是有一股什么劲儿在把她往迷糊境界中拉,她也可以凭自己心意由它去拉或者摆脱它。
三十
“我还不知道您也走呢。您为什么走呀?”她放下正要去抓门柱的手说。她的脸放起光来,流露出掩饰不住的喜悦和生气。
“我为什么走吗?”他直视她的眼睛,反问道。“您要知道,我走是因为,您到哪儿,我就到哪儿。”他说,“我没办法不这样。”
就在这时候,狂风好像冲破了什么障碍,把车厢顶上的雪撒下来,吹得什么地方脱落的铁皮叮当直响,机车的汽笛也在前面如怨如诉地叫起来。暴风雪的恐怖景象这时她觉得更加壮美了。他说的正是她心里希望而在理智上害怕的话。她什么也没有回答,但他在她的脸上看到了心里的斗争。
“要是我说的话使您不高兴,那就请您原谅我。”他恭顺地说。
他说得很有礼貌、很恭敬,但又那样坚决、那样执着,使她好一阵子无言可答。
“您说这种话,很不好,如果您是个好人,那我请您把这话忘掉,我也会忘掉的。”她终于说。
“您的每一句话,您的一举一动,我永远都不会忘记,也无法忘记……”
“够了,够了!”她叫起来。他正如饥似渴地盯着她的脸,她就想在脸上装出一副严厉的神气,但是装也装不出来。于是她一手抓住冰凉的门柱,跨上踏级,急急地走到车厢过道里。但是她在这窄小的过道里停住了脚步,在心中思索起刚才的事。她不用回想自己的话,也不用回想他的话,凭感觉就明白了,这片刻的谈话使他们极其接近了。这使她又害怕又感到幸福。她站了一会儿,便走进车厢,在自己的位子上坐了下来。原来那种使她很苦恼的精神紧张状态不仅恢复了,而且加强了,以至于她自己都害怕身上有什么东西会绷断。她一夜都没有睡。不过,在这种紧张中,在联翩的浮想中,没有什么不愉快和阴郁的意味;相反,倒是有一种使人高兴、使人振奋、使人热辣辣的东西。
第二部
十一
她觉得自己罪孽深重,大逆不道,所以她只有低声下气,请求饶恕;而现在她在这人世间除了他以外再没有什么人了,所以她就向他恳求饶恕。她望着他,浑身感到自己低下,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他这时的感觉,却像一名凶手看到被他夺去生命的尸体时的感觉。这被他夺去生命的尸体就是他们的爱情,他们初期的爱情。回想起这种为之付出羞愧难当的可怕代价的事,她就觉得有些可怕和可憎。这种精神上被剥得一丝不挂的羞愧感使她受不了,也传染给了他。然而,不管凶手面对死者的尸体有多么害怕,还是要把尸体切成碎块,掩藏起来,还要享用凶手谋杀的成果。
于是,凶手就像迫不及待似的带着一股狂暴劲儿扑向尸体,又是撕扯,又是切割;他就是这样在她的脸上和肩上拼命吻起来。
二十八
“我是一个坏女人,一个堕落的女人。”她想道,“可是我不喜欢撒谎,我厌恶撒谎,他(丈夫)却把撒谎当作家常便饭。他什么都知道,什么都看得见,而他居然还能这样心平气和地说谎,这个人还有什么感情可言呢?如果他杀死我,杀死伏伦斯基,我倒是尊敬他。可是不,他要的只是谎言和面子。”安娜在心里说,并未去想她究竟要求丈夫怎么样和希望丈夫是个什么样的人。她也不明白,今天卡列宁特别爱说话,以致使她非常恼火,不过是他心里不安和烦躁的表现。就像一个受伤的孩子,蹦蹦跳跳,活动活动肌肉,为的是忘记疼痛,卡列宁同样也需要活动活动脑子,为的是冲淡有关妻子的一些想法,在有她在场和有伏伦斯基在场或者有人常常提到伏伦斯基的名字的时候,这些想法就一定会出现。小孩子自然会蹦蹦跳跳,他自然会说得头头是道。
二十九
他的话她连一半也没有听进去,她在他面前感到恐惧,而且一直在想着,伏伦斯基是不是真的没有摔死。说骑手没有受伤,马摔断了脊梁骨,说的是不是就是他?等卡列宁说完了,她只是装出嘲笑的神气笑了笑,什么也没有回答,因为她没有听清他说的是什么。
“不,您没有说错。”她无所顾忌地看了看他那张冷冰冰的脸,慢慢地说,“您没有说错。我是痛心绝望,而且不能不痛心绝望。我现在听您说话,心里就想着他。我爱他,我是他的情妇,我讨厌您、怕您、恨您……您想把我怎样就怎样好啦。”
她朝马车的角落里一仰,双手捂住脸,哭了起来。卡列宁一动不动,连视线所看的方向都没有变化。但是他的脸上忽然出现死人般的庄重的一动不动的神气,而且这种表情一路上直到别墅都没有改变。快要到家的时候,他依然带着这样的表情朝她转过头来。
第三部
十二
马车里有一个老太婆在角落里打盹儿,窗边坐着一位年轻姑娘,显然刚刚醒来,双手握着白色睡帽的绸带。那姑娘一脸开朗、沉思的神气,心里想着微妙、复杂、列文无法理解的心思,从列文头顶上望着日出前的曙光。
就在这景象即将消失的一刹那,那一双真挚的眼睛朝他看了看。她认出他来了。她又惊又喜,一张脸放起光来。
他不会看错的。这眼睛在世界上只有一双。世界上只有一个人能为他汇集起人生的全部光明和意义。这个人就是她。这个人就是吉娣。他明白了,她这是从火车站到叶尔古绍沃去。于是在这不眠之夜里一直在他心里翻腾的许多念头,他所下定的决心,一下子都烟消云散了。他一想起自己梦想要娶农家姑娘,就觉得厌恶。只有在那很快远去、已经跑到大路另一头的马车里才有答案,才能解开他近来苦苦思索的人生之谜。
她再也没有朝外面望。马车弹簧的声音已经听不见了,铃铛声音也只是隐约可闻了。狗吠声表明马车已经过了村子。这时只剩下周围空旷的田野、前面的村子和他自己,他孤零零,形单影只,踽踽独行在荒野大道上。
他仰望天空,希望能看到他欣赏过的那象征着他今夜思想和感触全过程的贝壳般云片。天空再没有什么东西像贝壳了。那高不可测的天空已经发生了神秘的变化。贝壳般的云片连影子也没有了,在整整半边天上浮动着越来越碎小的云朵,就好像铺了一张平坦的地毯。天空变蓝了,也明亮了,不过依然带着那样亲切然而神秘莫测的神气回答他询问的目光。
“是的。”他在心里说,“不论这种生活,这朴实勤劳的生活有多么美好,我也不能回到这种生活中了。我爱她呀。”
三十二
临别的时候,尼古拉才吻了吻弟弟,并且突然用严肃得有些奇怪的目光看了看弟弟,说:
“不管怎样,你都要多多原谅我,柯斯加!”而且他的声音也打起哆嗦。
只有这才是他真心诚意说出的话。列文明白,这话的含意是:“你看到并且也知道,我活不久了,也许,咱们再也见不到了。”列文明白这意思,眼里不由得涌出泪水。他又吻了吻哥哥,可是什么也说不出来,也不知道该对他说什么了。
第四部
三
可是他一时间竟想不起刚才要说什么了。近来她的嫉妒心发作得越来越频繁,这使他感到害怕,而且,不论他怎样想方设法掩饰,这也使他对她渐渐冷淡了,虽然他知道,她嫉妒正是因为爱他。他有多少次自己对自己说,她的爱情就是他的幸福;现在她爱他,能多么爱就多么爱,她把爱情看得重于人生的一切幸福,可他现在比起从莫斯科追踪她而来的时候,却离幸福远多了。那时候他认为自己是不幸的,但幸福在前头;现在呢,他觉得最美好的幸福已经过去了。她已经完全不是他最初看到的那个女子。不论精神上、身体上,她都不如以前了。她的身子发胖了,而且在她说到那个女演员的时候,她的脸上出现了一种怨恨的神情,使她的脸变得很难看。他望着她,就好像一个人望着他摘下来的一朵萎蔫了的花,很难看出它的美,当初他是因为它的美才摘下来,把它毁了的。可是尽管他觉得,当初在他的恋情如火的时候,假如他真想刹车,还是能够把爱情从心中连根拔掉的,而现在,就像他此时此刻一样,觉得自己对她已经没有爱情的时候,他知道,他和她的关系不可能割断了。
二十一
“我听说,有些女人爱男人,连男人的毛病也爱。”安娜忽然开口说,“可是我恨就恨他的美德。我无法跟他过下去。你要知道,我一看到他就感到恶心,就要发疯。我无法,确实无法跟他过下去。我有什么办法呢?我一直是不幸的,以为再不可能更不幸了,却怎么也想不到,会落到现在所处的这种可怕的境地。**不知你是否相信,尽管我知道他是一个善良的、了不起的人,我不值他的一个小指头,我还是憎恨他。我恨就恨他的宽宏大量。**我再没有别的办法,只有……”
二十二
“我怕她自己也不了解自己的处境。她无法判断。”奥布朗斯基渐渐恢复常态,说道,“她非常灰心,正因为您宽宏大量,她感到非常灰心。要是她看了这封信,她会什么话也说不出来,只会把头垂得更低。”
第五部
十四
但是她一开口,许多小心眼儿的责备话,在这半个钟头里她一动不动地坐在窗前痛苦思索的许多话,一下子都冲了出来。这时候他才第一次真正明白了他在婚礼结束后领着她走出教堂时没有明白的事情。他明白了,她不仅是和他亲密,而且他现在简直不知道,她和他的分界线在哪儿了。他这是从他此刻产生的分裂痛苦感明白了的。开头他很生气,但立刻就觉得他不能生她的气,觉得她就是他自己。他开头有一种感觉,就好像一个人背后突然挨了狠狠的一拳,又恼又想报复,就回过头去找打他的人,却发现这是他自己无意中打了自己,不好生谁的气,只能自己忍痛和止痛。
后来他再没有这样强烈地感触到这一点,可是在这第一次,他很久都定不下心来。一种很自然的心情要他为自己辩护,证明她错了;但是证明她错会使她更加恼火,扩大那条原是一切痛苦根源的裂痕。一种很习惯的心情要他卸掉自己的过错,加到她身上;另一种更加强烈的心情却要他快些、尽可能快些把已经出现的裂痕弥合,不使其扩大。听任她这样毫无道理地责难,是很难受的,但如果说清楚了,让她感到难受,那就更糟。就好像一个人在迷糊状态中感到很痛,就想把身上痛的地方挖出来扔掉,可是等他清醒过来,就会感觉出来,痛的是他的全身。只能想方设法忍住痛,挺过去,于是他就想方设法这样办。
二十
痛苦不断加强,使他越来越难受,使他渐渐有了死的准备。他不论采取什么姿势,都觉得痛楚,没有一分钟他能忘记痛楚,他身上没有一处地方是不痛楚和难受的。甚至对这个身体的回忆、印象和念头,都会像这身体本身一样,引起他心中的憎恶。看到别人,听到别人说话,自己回想起什么事——他都觉得难受。周围的人都觉察到这一点,所以不由得就不敢在他面前随便活动、随便说话、随便表露自己的心情。他的整个生命汇合为单一的痛苦感和摆脱痛苦的欲望。
三十二
他看了看她。他看出她容貌的美和服装的美,她的服装总是和她十分配称。但是现在正是她的美和优雅风度使他恼火。
“您知道,我的心是不会变的,不过我请您、恳求您不要去。”他又带着亲切的恳求语气用法语说,但他的目光中带有冷淡的神情。
她没有听清他的话,但看出他冷淡的眼神,就很恼火地回答说:
“我请您说明白,我为什么不应该去。”
“因为这会给您招来……”他不往下说了。
三十三
伏伦斯基发现,在下一幕开场后她的包厢空了,他不顾在抒情短曲声中静下来的观众的嘘声,从剧场走出来,坐车回家。
安娜已经在家里了。伏伦斯基走进她房间的时候,她一个人在房里,仍然穿着在戏院里穿的那套服装。她坐在紧靠墙的一张椅子上,眼睛望着前方。她朝他看了一眼,随即又恢复了原来的姿态。
“安娜。”他说。
“怪你,全怪你!”她站起来,含着绝望和怨恨的泪水叫道。
“我本来就请你、恳求你不要去,我知道你会不愉快的……”
“何止不愉快!”她叫起来,“简直太可怕了!只要我活着,就不会忘记这件事。她说,坐在我旁边也是丢脸的。”
第七部
九
奥布朗斯基和列文穿过镶着深色护墙板的小餐厅,踏着柔软的地毯,走进幽暗的书房,书房里只点着一盏带暗色大灯罩的灯,墙壁上还有一盏反光灯,照耀着一幅很大的女人全身像,不由得引起列文的注意。这是安娜的画像,就是米哈伊洛夫在意大利画的那一幅。就在奥布朗斯基往屏风后面走,那个在说话的男子住了口的时候,列文望着这幅在灯光照耀下好像要从画框里走出来的画像,舍不得离开了。他甚至忘记了自己在什么地方,也不去听别人在说什么,只是目不转睛地盯着这幅美妙的画像。这不是画,是一个活生生的迷人的女人,一头乌黑的鬈发,露着肩膀和两臂,那长满柔软毫毛的嘴唇带着若有所思的、似有似无的微笑,那一双使他心神荡漾的眼睛得意扬扬而又含情脉脉地望着他。她不是活的,只是因为活着的女人不可能有她这样美。
“我太高兴了。”他突然听到身旁有说话的声音,显然是对他说的,这就是他所赞赏的画里的女人本人的声音。安娜从屏风后面走出来迎接他,于是列文在书房的幽暗光线下看到了画里的女人本身,她穿着一件深蓝底色的花连衫裙,姿势不同,表情也不同,但也像画家所表现在画里的那样,处在美的顶峰。她实际上没有那样艳丽,但是在她这个活人身上却另有一种迷人之处,那是画上所没有的。
于是列文又在他异常喜欢的这个女子身上看出另外一个特点。除了聪明、文雅、美丽以外,她还非常诚实。她不想对他隐瞒自己处境的艰难。她说过这话,叹了一口气,她的脸突然表现出严峻的神情,好像变成了石头似的。她因为脸上出现了这种神情,显得比原来更美了。但这是另外一种表情,是画家在画上表现的那种闪烁着幸福光彩、洋溢着幸福气氛的表情范围以外的。列文又看了看画像和她本人,等她挽起哥哥的手,同哥哥一起走进高大的门里,他觉得自己对她产生了爱恋和怜惜之情,这是他自己也感到惊讶的。
二十三
在家庭生活中要想有什么行动,必须是,要么夫妻感情完全破裂,要么美满和谐。如果夫妻关系含含糊糊,不好也不坏,那就什么事也办不成。
许多家庭多年维持着夫妻双方都感到厌倦的老样子,就因为感情既没有完全破裂,又不是美满和谐。
三十
“我的爱情越来越热,越来越希望爱情专有,他却越来越冷,所以我们相离越来越远,”她继续想道,“而且这是没办法的事。我把一切都寄托在他身上,也越来越要求他把全部心思放在我身上。他却越来越想离开我。我们在结合之前是往一块儿走的,后来就一个劲儿地各自朝不同的方向走了。而且这是无法改变的。他说我无缘无故嫉妒,我也说我无缘无故嫉妒,但这不是事实。我不是嫉妒,是我不满足。不过……”她脑子里突然出现了一个想法,使她激动得张大了嘴,并且在马车里挪动了一下位子。“假如我做别的什么,而不是死心眼儿做他一个人的情妇,那就好了;可是我不能也不愿意做别的什么呀。我就因为有这种愿望引起他的反感,他也因此引起我的愤恨,而且这不能不是这样。难道我不知道他不会欺骗我,他对索罗金娜小姐无意,他不爱吉娣,不会对我变心吗?这一切我全知道,但我并不因为这样就轻松些。如果他不爱我,而是出于责任感对我好,对我温存,却没有我所渴望的爱情,那这比仇恨还要坏一千倍!这是地狱!然而就是这么回事。他早就不爱我了。
*三十一
这时她整个的心情,好像游泳时准备下水的心情,于是她画了一个十字。这种画十字的习惯动作,立刻使她回忆起一系列少女时代和童年时代的往事,笼罩住一切的黑暗顿时烟消云散,在一刹那,人生带着她过去的全部幸福与欢乐出现在她的眼前。但是她的眼睛没有离开快要来到跟前的第二节车厢的车轮。不早不晚,就在前后车轮正中间来到她面前的一刹那,她扔掉红色手提包,头往肩膀里一缩,两手着地扑到车厢下面,微微动了动,好像准备马上站起来似的,就扑通一下跪了下去。就在同一刹那,她对她的做法害怕了。“我这是在哪儿?我这是做什么呀?何必呢?”她就想站起来,躲开,可是一个无情的庞然大物撞到她头上,挂住了她的脊背。“上帝呀,饶恕我的一切吧!”她觉得无法挣扎了,就说道。那个矮小的汉子嘴里还嘟囔着什么,摆弄着铁器。她曾经借着烛光阅读充满忧虑、欺诈、悲伤和罪恶的人生之书的那支蜡烛,闪了一下比任何时候都明亮的光芒,为她照亮了原来在黑暗中的一切,就哔剥一声,昏暗下去,永远熄灭了。
第八部
十三
“可是我什么也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只能知道人尽皆知的事情。”
现在他觉得,没有一条教义违反宗教的主要精神——作为人类唯一天职的对上帝和善的信仰。
**每一条教义都可以说不是为了个人欲望,而是为了宣扬真理。每一条教义不仅不违反这种精神,而且就因为有这样的教义,才会有那种伟大的、经常出现的奇迹。**这奇迹就是,每个人能够同千百万形形色色的人一样,同圣贤和白痴、孩子和老人,同菲多尔、李沃夫、吉娣,同乞丐和国王一样,毫不含糊地懂得同一个道理,过着这样一种精神生活,只有这种生活是有价值的,只有这种生活是我们看重的。
附录 各章内容概要
上
第一部
1 奥勃朗斯基夫妻吵架
2 吵架后奥勃朗斯基的处境
3 奥勃朗斯基早晨去官厅以前。接见加里宁上尉遗孀
4 奥勃朗斯基同妻子和解失败
5 奥勃朗斯基的官职。奥勃朗斯基在官厅里。列文来访
6 列文和谢尔巴茨基家。吉娣的恋爱
7 列文探望哥哥柯兹尼雪夫。列文参与柯兹尼雪夫同哈尔科夫来的教授谈话
8 柯兹尼雪夫同列文谈论地方自治会和哥哥尼古拉
9 列文和吉娣在动物园溜冰。列文和奥勃朗斯基去饭店午餐
10~11 奥勃朗斯基和列文在英国饭店;午餐;谈到吉娣和伏伦斯基。奥勃朗斯基同列文争论爱情和女人问题
12 谢尔巴茨基一家。谢尔巴茨基公爵夫人为吉娣婚事操心
13 列文向吉娣求婚遭到拒绝
14 谢尔巴茨基家晚会。列文同伏伦斯基见面
15 晚会结束后。吉娣父母吵嘴
16 伏伦斯基对吉娣的态度
17 伏伦斯基和奥勃朗斯基在莫斯科车站等候伏伦斯基伯爵夫人和安娜·卡列尼娜
18 安娜·卡列尼娜抵达莫斯科。她同伏伦斯基在车厢里相遇。看道工死于火车轮下。他的死给安娜·卡列尼娜的印象
19 安娜和陶丽见面。她们谈论奥勃朗斯基的变心
20 安娜同吉娣相遇
21 奥勃朗斯基夫妻言归于好。伏伦斯基的夜访
22 吉娣和安娜在舞会上
23 安娜的成功和吉娣的悲伤
24~25 列文赴旅馆探望尼古拉哥哥
26 列文回到自己的庄园
27 列文对家庭生活的幻想
28 安娜同陶丽话别。安娜回彼得堡
29 安娜在火车上。阅读英国小说。一个梦
30 途中遇伏伦斯基。安娜抵达彼得堡。在车站上遇丈夫
31 伏伦斯基遇见安娜后的心情。伏伦斯基同卡列宁在彼得堡车站相遇
32 安娜回到家里,见到儿子谢辽查。李迪雅伯爵夫人和安娜另一女友的来访。安娜的心情
33 安娜回来后第一天在卡列宁家
34 彼得堡伏伦斯基寓所
第二部
1 谢尔巴茨基家替吉娣会诊。决定出国
2 吉娣心绪恶劣引起全家不安
3 陶丽在吉娣房里。吉娣向陶丽诉说心事,情绪激动
4 安娜在彼得堡上流社会的地位。伏伦斯基同培特西公爵夫人在歌剧院相遇
5 伏伦斯基给培特西讲九品文官以及他两个同僚闹事的经过
6 歌剧结束后在培特西家。众人对卡列宁夫妇的诽谤
7 安娜在培特西家。伏伦斯基向安娜表白爱情
8 卡列宁决定同妻子谈她在培特西家的行为
9 卡列宁同安娜谈话
10 谈话后夫妻关系
11 伏伦斯基同安娜发生关系。安娜内心的痛苦
12 列文在乡下。春天的农活
13 列文在自己的领地
14 奥勃朗斯基来访列文。准备打猎
15 列文和奥勃朗斯基狩猎。列文从奥勃朗斯基嘴里知道吉娣的病
16 奥勃朗斯基向商人梁比宁出售树林
17 列文同奥勃朗斯基在打猎后晚餐时谈心
18 伏伦斯基的生活;他的社交关系和团里的利益。嗜马成癖
19 伏伦斯基在团的公共食堂
20 伏伦斯基在红村营地木屋
21 伏伦斯基在赛马马房。弗鲁~弗鲁。伏伦斯基到彼得高夫看望安娜
22 赛马前伏伦斯基在安娜处。安娜告诉他怀孕
23 伏伦斯基从当前处境中找出路
24 伏伦斯基去赛马场路过勃良斯基家。在马房里和赛马场亭子旁。同哥哥和奥勃朗斯基相遇。比赛开始前的军官们
25 赛马;四里障碍赛。起赛。伏伦斯基同马霍京角逐。伏伦斯基赛马失利
26 卡列宁同妻子谈话后夫妇之间的关系。赛马那天卡列宁的活动
27 卡列宁在彼得高夫妻子的别墅
28 卡列宁在赛马场上。安娜的心情
29 伏伦斯基落马时安娜的激动。卡列宁对她的责备。安娜向丈夫承认自己同伏伦斯基的关系
30 谢尔巴茨基一家在国外温泉疗养。俄国来的旅客。华仑加
31 吉娣同华仑加认识
32 华仑加在谢尔巴茨基公爵夫人的晚会上
33 吉娣认识华仑加后精神上的变化
34 谢尔巴茨基公爵赴卡尔斯巴德旅行回来。他同施塔尔夫人、华仑加和画家彼得罗夫认识
35 父亲回来后吉娣心情转变。谢尔巴茨基一家回到俄国
第三部
1 柯兹尼雪夫在乡下列文家。两兄弟在看待老百姓上意见分歧。列文关心农活
2 柯兹尼雪夫在列文伴同下前去钓鱼
3 两兄弟为地方自治会事争吵
4 列文清晨割草
5 早饭以后。割草人的午餐。在马施舍高地割草
6 列文割草后归家。奥勃朗斯基来信。两兄弟打算去叶尔古沙伏看望陶丽
7 陶丽和孩子们的乡村生活
8 陶丽带孩子们受圣餐。采蘑菇和游泳
9 列文在陶丽乡下
10 列文同陶丽谈论吉娣。列文辞别陶丽
11 列文在姐姐乡下养蜂场一个老头儿朋友家。列文同农民分草。伊凡·巴孟诺夫夫妇
12 列文欣赏农家生活。他决定开始过新生活。吉娣乘车去叶尔古沙伏陶丽家,途中邂逅列文
13 在妻子说出私情后,卡列宁从彼得高夫到彼得堡途中沉思。他决定表面上维持原来的关系
14 卡列宁写信给妻子要她在避暑季节结束后回彼得堡。卡列宁官场纠纷。“六月二日委员会”。卡列宁要求成立新的委员会
15 安娜向丈夫坦白后的心情。谢辽查做错事以后。安娜写信给丈夫,决定去莫斯科
16 安娜对卡列宁来信的反应。她想冲破“谎言的罗网”
17 安娜走访培特西,希望见到伏伦斯基。培特西同安娜谈论上流社会
18 槌球小组成员;萨福·施多茨、华西卡、卡鲁日斯基公爵、丽莎·梅尔卡洛娃、斯特列莫夫和“贵客”
19 伏伦斯基理财
20 伏伦斯基的生活原则。他希望明确自己同安娜的关系
21 团长设宴欢迎谢普霍夫斯科依公爵。谢普霍夫斯科依同伏伦斯基谈话。谢普霍夫斯科依企图拉伏伦斯基进官场任职
22 伏伦斯基同安娜在傅列达别墅花园里相见。他们谈论卡列宁来信
23 “六月二日委员会”会议。卡列宁做报告,获得成功。安娜回到彼得堡,同丈夫交谈
24 列文经营的农业;他同农民之间的激烈斗争。农业上的失败。丧失兴致。列文内心的苦闷。决定去史维亚日斯基家打猎
25 去史维亚日斯基家途中:在富裕的农民家逗留。老农家幸福生活给列文的印象
26 史维亚日斯基和他的家庭。史维亚日斯基的为人和观点。打猎失利。晚上喝茶时谈论农事,有两个地主参加
27 两个地主的宗法制农民观点。列文对农奴制改革、银行和铁路持否定态度
28 在史维亚日斯基书房里继续谈话。列文对学校的看法。列文关于地主经营的结论:必须注意俄国农民的特点并使雇工关心收成
29 列文试图改造原来的农场;实行计划的困难。列文对新的农场安排感兴趣,竭力研究经济规律
30 列文决定出国考察农业问题。准备出国。幻想建立一项新的科学——农民与土地的关系。不流血的农业革命的思想
31 尼古拉哥哥来到列文庄园。列文思索死的问题
32 两兄弟争论列文的经济计划。尼古拉离去。列文出国
第四部
1 卡列宁安排夫妇两人在彼得堡的生活。伏伦斯基陪同外国亲王参观彼得堡名胜
2 安娜写信给伏伦斯基请求他去看望她。伏伦斯基的梦。伏伦斯基在门口同卡列宁相遇
3 安娜醋性发作。她想到分娩时可能死亡。安娜讲了和伏伦斯基相同的梦
4 伏伦斯基到来给卡列宁的印象。卡列宁夺取安娜放伏伦斯基来信的文件夹。卡列宁同妻子谈话。企图办理离婚手续
5 卡列宁为离婚走访彼得堡著名律师
6 卡列宁领导的委员会报告失败。卡列宁决定亲自到当地去调查情况。卡列宁路过莫斯科。遇见奥勃朗斯基
7 奥勃朗斯基在列文住宿的旅馆。邀请列文赴宴
8 奥勃朗斯基在卡列宁处
9 奥勃朗斯基家宴会。列文遇吉娣
10 谈论古典教育和实科教育的优点以及妇女解放问题
11 列文同吉娣的“神秘交流”
12 陶丽请求卡列宁饶恕安娜
13 列文和吉娣在奥勃朗斯基家谈心
14 谈心后列文心情激动
15 列文求婚
16 谢尔巴茨基家商量婚礼。吉娣读列文日记后的烦恼
17 卡列宁接安娜电报回彼得堡。安娜产后病危。卡列宁同伏伦斯基在安娜床前和解
18 伏伦斯基在经历上一幕后的痛苦心情。自杀
19 卡列宁在饶恕安娜后的心情。他对新生女孩的态度。培特西看望安娜,为伏伦斯基要求在他动身去塔什干前同安娜话别。安娜拒绝这个要求
20 培特西来访后卡列宁同妻子谈话。安娜恼怒。卡列宁准备容许安娜同伏伦斯基保持关系
21 奥勃朗斯基在卡列宁家。他同妹妹谈她的处境。劝安娜同丈夫离婚
22 奥勃朗斯基充当安娜和卡列宁的中间人。卡列宁宽宏大量,准备离婚
23 自杀未遂后的伏伦斯基。他恢复健康;准备去塔什干任职。同安娜见面。辞去塔什干的任命,同安娜一起出国
第五部
1 列文婚前受圣礼
2 结婚那天单身汉在列文家午餐。列文突然怀疑吉娣对他的爱情。在谢尔巴茨基家的吵嘴
3 在教堂里等候新郎。列文迟到的原因
4 结婚仪式开始
5 举行仪式时在场亲友的品评
6 婚礼。新夫妇下乡
7 伏伦斯基和安娜在国外。来到意大利小城。伏伦斯基遇朋友高列尼歇夫。高列尼歇夫同安娜相识。赴伏伦斯基租下的豪华别墅
8 安娜和伏伦斯基旅居国外的情况。伏伦斯基习画
9 伏伦斯基和高列尼歇夫谈论画家米哈伊洛夫。安娜建议参观米哈伊洛夫画室
10 画家米哈伊洛夫在工作室。来访
11 米哈伊洛夫对来访者的印象。观看米哈伊洛夫所作《彼拉多训诫基督》一画。来访者评论这幅画
12 伏伦斯基和安娜欣赏另一幅画。伏伦斯基想买这幅画
13 米哈伊洛夫替安娜画像。伏伦斯基中止习画。决定回国
14 列文的家庭生活。琐碎的家务。同妻子吵嘴。对蜜月的失望
15 列文从事写作
16 尼古拉哥哥病危的消息。列文和吉娣到县城看望他
17 列文和吉娣在旅馆里探望病人
18 尼古拉病情恶化。吉娣看护他
19 吉娣和列文对死的态度
20 尼古拉受涂油礼和圣餐礼。他的死
21 妻子出走后的卡列宁;他的困惑和孤独;他的经历
22 李迪雅伯爵夫人对卡列宁的关怀
23 李迪雅伯爵夫人的经历。安娜回到彼得堡;她写信给李迪雅伯爵夫人要求同儿子见面
24 卡列宁出席宫廷庆典。宫内官员诽谤卡列宁。他在仕途上的绝境
25 卡列宁在李迪雅伯爵夫人家。他决定拒绝安娜同儿子见面
26~27 生日前夜的谢辽查。教师和父亲给他上课
28 伏伦斯基从国外归来。他和安娜在社交界的地位
29~30 安娜同儿子见面
31 会面以后:安娜的孤独感和对伏伦斯基爱情的疑虑
32 在安娜住宿旅馆里午餐。土施凯维奇建议定包厢观看巴蒂的演出
33 观看歌剧。安娜遭到卡尔塔索夫夫人凌辱。伏伦斯基和安娜到乡下去
第六部
1 陶丽带着孩子、华仑加和柯兹尼雪夫在波克罗夫斯克列文家避暑。采蘑菇
2 阳台上妇女们交谈。吉娣希望柯兹尼雪夫向华仑加求婚
3 列文夫妇谈论华仑加和柯兹尼雪夫
4 柯兹尼雪夫思考能不能同华仑加结婚
5 柯兹尼雪夫同华仑加表白心事的企图没有成功
6 期待老公爵到来。奥勃朗斯基和维斯洛夫斯基来访
7 维斯洛夫斯基对吉娣的态度引起列文猜疑
8 准备打猎。出发。猎人们的心情
9 打猎第一天。往格伏兹吉夫沼地途中。早餐。到达打猎地
10 奥勃朗斯基打猎得手,列文失利
11 猎人们在农家小屋。列文和奥勃朗斯基为富翁马尔杜斯的事争论。维斯洛夫斯基和奥勃朗斯基夜游
12 第二天列文打猎顺利
13 列文打猎取得新成绩。吉娣来信。归家
14 列文再次醋性发作
15 维斯洛夫斯基被驱逐
16 陶丽到伏兹德维任斯克伏伦斯基庄园看望安娜
17 陶丽在野外遇安娜、伏伦斯基和他们的客人——华尔华拉公爵小姐、史维亚日斯基、维斯洛夫斯基
18 安娜和陶丽在归途中和到家后交谈
19 安娜的生活环境。陶丽在安娜的育儿室
20 参观房子、花园和医院
21 伏伦斯基同陶丽谈话,指出安娜必须离婚;伏伦斯基要求她在这件事上帮忙
22 伏伦斯基家的午餐
23 陶丽和安娜密谈离婚和生育问题
24 安娜就自己处境同陶丽最后一次谈话。陶丽回家
25 安娜秋天的生活。她的活动。伏伦斯基的经济措施。动身去参加选举
26 列文和柯兹尼雪夫在卡辛选举会上
27 卡辛选举省首席贵族。选举会上的贵族。派别、小组和他们的策略
28 表决被指控的贵族弗列罗夫能不能参加选举的问题。临近选举的庄严时刻
29 参加选举者的激动。贵族们议论纷纷。列文跟保守地主谈话
30 列文同伏伦斯基相遇。列文在选举会上的行为。前任首席贵族斯涅特科夫参加竞选。选出新的省首席贵族
31 选举完毕后伏伦斯基设宴招待,省长和新任首席贵族出席
32 伏伦斯基在接到安娜来信后回乡。安娜决定请求丈夫同意离婚。伏伦斯基和安娜迁居莫斯科,等待卡列宁答复和准备办理离婚手续
第七部
1 列文一家在莫斯科的生活。在玛丽雅·波里索夫娜公爵夫人家吉娣遇伏伦斯基
2 列文经济困难。意想不到的新开支
3 列文在卡塔瓦索夫家。同彼得堡学者梅特罗夫见面。参加大学庆祝会
4 列文在李伏夫公爵家。谈论儿童教育
5 列文参加早晨音乐会。他同彼斯卓夫就瓦格纳乐派进行争论
6 列文走访保尔伯爵夫人
7 列文在英国俱乐部。遇见土罗甫春、奥勃朗斯基、岳父和伏伦斯基
8 老公爵讲关于契青斯基公爵的笑话。奥勃朗斯基建议列文去看望安娜
9 列文和奥勃朗斯基在安娜家
10 安娜给列文的印象
11 列文回家。同妻子谈心
12 安娜同伏伦斯基谈话,对他去俱乐部表示不满
13 吉娣临产
14 列文请医生。吉娣分娩时列文焦急万状
15 分娩顺利
16 列文对新生儿的感情
17 奥勃朗斯基经济境况窘迫。去彼得堡。在卡列宁处。要求谋得联合公司理事职务
18 奥勃朗斯基同卡列宁谈离婚问题
19 奥勃朗斯基在卡列宁书房遇谢辽查。舅舅和外甥在楼梯上谈话
20 奥勃朗斯基在彼得堡的交际活动——在巴特尼央斯基处和培特西家
21 卡列宁和奥勃朗斯基在李迪雅伯爵夫人家。兰道——别苏波夫伯爵。李迪雅同奥勃朗斯基谈宗教问题
22 奥勃朗斯基在李迪雅伯爵夫人家观看催眠术以后,卡列宁拒绝妻子离婚要求
23 安娜和伏伦斯基关系恶化。安娜的猜疑。为安娜所抚养的英国女孩而吵嘴
24 安娜要求立刻下乡。因此又发生争吵。和解
25 奥勃朗斯基来电引起一场误会。安娜对伏伦斯基母亲的反感。安娜同来访的雅希文谈话
26 安娜内心猜疑和绝望的增长。想到死是摆脱困境的出路
27 安娜精神恍惚
28 走访陶丽。同吉娣相遇
29 归家。安娜决定去迎接伏伦斯基,揭发他的变心
30 安娜在往下城车站途中的胡思乱想。彷徨于希望和绝望之间
31 火车出发前的景象。安娜万念俱灰。她的自杀
第八部
1 大约两个月以后。柯兹尼雪夫的著作出版。新作没有引起重视。公众关心塞尔维亚战争
2 志愿军从库尔斯克车站出发。欢送志愿军。伏伦斯基出征
3 察里津车站上欢迎志愿军。卡塔瓦索夫观察志愿军
4 省城的逗留。柯兹尼雪夫同送儿子出征的伏伦斯基伯爵夫人谈话
5 柯兹尼雪夫和伏伦斯基。痛苦地回忆那个悲惨的场面
6 柯兹尼雪夫和卡塔瓦索夫在乡间列文家
7 吉娣思索丈夫不信教的问题
8 列文的探索和疑虑
9 列文阅读哲学和神学著作。对两者都感到失望。自杀的念头
10 列文思索公共福利事业没有结果。必须为自己和为亲人活下去。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
11 列文忙于农活,同时思考生活的意义。从庄稼汉费多尔的话“服从真理,服从上帝的意志生活”得到启示
12 费多尔的话给他留下的印象。生活的意义在于行善和爱人
13 列文得出的结论:信仰上帝,信仰善,就是人的唯一天职
14 列文迎接客人——柯兹尼雪夫和卡塔瓦索夫。中途参观养蜂场
15~16 谈论塞尔维亚战争的民族意义和人民的统一思想
17 吉娣带着婴儿和列文遇大雷雨
18 雨后人们的心情。卡塔瓦索夫的笑话。柯兹尼雪夫对东方问题前途的看法。列文在育儿室
19 列文获得信仰,内心平静